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
HK$130.00
In stock
SKU
BBAHKO179A
產品總覽
- 本書為杜葉錫恩女士生前所撰。
- 分析了她所經歷的五六十年代至回歸的香港社會概貌,表達了她對殖民制度下社會不公正的看法,有助於讀者認識和理解香港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。
- 讀者也能看到她對現今經濟殖民主義更廣義及深入的憂慮。
- 此外,杜葉錫恩女士當年多份重要信件、報告、演講稿也收入本書中。
- 作者:杜葉錫恩、著、隋麗君、譯
- 品牌:HK Open Page/香港中和出版
- 出版日期:2017.05.10
- 選書分類:本土
- 裝訂:平裝
- 頁數:416
- ISBN:9789888466078
Products Description
內容簡介
「讀者可能聽說過20世紀後半葉香港的經濟奇跡,但是他們可能不瞭解當時由貪婪和腐敗引起的苦難和不公正。」
——杜葉錫恩
杜葉錫恩女士是香港人熟悉及尊敬的一位社運家和教育工作者。她一生熱衷於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,對推動民生的改善不餘遺力,在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,備受尊敬。
本書為杜葉錫恩女士生前所撰。分析了她所經歷的五六十年代至回歸的香港社會概貌,表達了她對殖民制度下社會不公正的看法,有助於讀者認識和理解香港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。讀者也能看到她對現今經濟殖民主義更廣義及深入的憂慮。此外,杜葉錫恩女士當年多份重要信件、報告、演講稿也收入本書中。
作者介紹
杜葉錫恩(Elsie Hume Elliot Tu, 1913-2015)
1913年出生於英國紐卡素,1948年到中國江西南昌傳教三年,1951年到香港。1954年創辦慕光英文書院。1963年至1995年任市政局議員,1988年至1995年任立法局議員及擔任各諮詢委員會委員。1997年至1998年任臨時立法會議員。她同時為國際司法組織香港分會會員、香港婦女協會名譽會長及國際婦女會會員。1988年獲香港大學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,1994年獲理工大學頒榮譽法學博士學位。1997年獲頒大紫荊勳章(GBM)。
杜葉錫恩女士於2015年12月8日在香港辭世,享年102歲。因為她一生為香港所作的傑出貢獻,去世後得到香港各界的共同悼念,舉殯時三位在任及前任特首為其扶靈。
目錄
前言
第一部分 在香港尋求正義
第 1 章 20世紀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
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香港——剛來時的最初印象
第 3 章 香港的兩個市政局
第 4 章 小販成為貪污受賄者的獵物
第 5 章 長期存在的住屋問題
第 6 章 房屋政策刺激了貪污受賄
第 7 章 為註冊學校所經歷的考驗與磨難
第 8 章 關於官員、承包商和三合會
第 9 章 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——罪惡的天堂
第10 章 甚至連司法系統都……
第11 章 貪污受賄之風蔓延到交通部門
第12 章 兩個不滿的夏天:1966年和1967年
第13 章 葛柏的案子使事情敗露了
第14 章 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在成功地履行其使命嗎?
第15 章 香港的民主
第16 章 循序漸進的民主
第17 章 1992-1997:香港的過渡時期
第18 章 2007年以後香港的前途
第19 章 殖民者的無知
第二部分 民主遭遇了甚麼?
第20 章 為甚麼要寫書談民主問題?
第21 章 民主為何物?
第22 章 民主的發展
第23 章 馬基雅弗利時代
第24 章 帝國主義思維
第25 章 一個偷來的國家有多麼民主?
第26 章 經濟殖民主義
第27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西斯主義
第28 章 門羅主義的遺產
第29 章 民主遭到曲解
第30 章 民主的新概念
第31 章 投票制度
第32 章 關於民主和假民主的言論摘錄
後記
附件A 關於1966 年香港政局的報告
附件B 在國際婦女聯盟會議上的演講
附件C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的生活
附件D 信件及其他
附件E 日本的頭號戰犯和美國戰後與日本戰犯的勾結
作者小傳
Products Details
品牌 | HK Open Page/香港中和出版 |
---|---|
單位說明 | 1書 |
作者 | 杜葉錫恩、著、隋麗君、譯 |
裝訂 | 平裝 |
開本 | 32 |
內頁頁數 | 416 |
ISBN | 9789888466078 |
語種 | 中文繁體 |
印刷用色 | 四色+單色 |
產品類別 | 本土 |
產品尺寸 | 148 x 210 x 24mm |
出版日期 | 2017.05.10 |
Customer Reviews
Write Your Own Review
More from HK Open Page/香港中和出版